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您当前的位置是: 地矿工作 > 技术支撑
快速反应有序应急 技术支撑高效救灾 ——市地矿局顺利完成巫溪县湖塘滑坡抢险地质技术支撑工作任务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8日
近日,巫溪县白鹿镇中坝村五组(湖塘)发生山体滑坡。接险情通知后,市地矿局高度重视、快速响应,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波同志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我局人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抢险,并安排相关局领导和专家马上赶赴现场,和前期先行到达的208地质队驻守巫溪县有关人员一道,积极实施抢险工作。这次险情处置,由市县多个部门、单位参与,市地矿局主要负责滑坡调查和地质监测。经过参战人员共同努力、接续奋战,顺利完成滑坡抢险地质技术支撑工作任务,确保了抢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反应迅速  第一时间前出险情第一线
接到巫溪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关于当日中午13点25分发生的险情通知后,正在其他乡镇开展雨中巡查的208地质队驻守队员蒲磊、罗锐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并按要求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矿局。市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波接报后,迅即安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旌骅和局总工程师李剑锋、208地质队队长曾鹏、专业副总工程师蒋先念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指导。此前,刚完成巫溪县徐家镇地灾巡查工作准备返回县城的208地质队地灾防治院院长杨国川、副院长李元春,也立即调转车头赶往中坝村,于当日下午2点左右到达现场,与驻守队员们一起,指导当地乡镇设置现场警戒线和警示标识,同时调配其他驻守巫山的208地质队队员增援,安排专业监测人员开展应急抢险监测。下午2点40分左右,增援队员汪金才、黎中余、周大立、余庆元、党升就赶到现场,加入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为争分夺秒实施救援,立即成立了以局领导和208地质队相关同志组成的现场抢险地灾救援工作组,下设两个监测组、两个调查组和一个后勤保障组。工作组按照救援指挥部的安排,及时开展地质技术支撑工作,动态研判分析有关情况,及时请示汇报市地矿局主要领导。通过有效的现场地质救援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了我局地质救援工作的统筹调度、迅速高效、精准有度。
科技赋能  高效助力救灾行动
滑坡发生后,现场仍存在继续滑坡的不稳定风险。为确保救援行动安全,现场抢险地灾救援工作组通宵达旦分析研判灾情,决定采用无人机巡查、全站仪免棱镜监测、GNSS自动化监测仪、地基雷达等非接触式监测手段与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分析,并根据抢险需要,调派市地质矿产集团检验检测公司的地质雷达,实现了对滑坡和抢险24小时不间断应急监测。通过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机载雷达(LiDAR)为滑坡调查提供详实影像图,对可能出现的二次滑坡进行科学研判,对滑坡体内埋藏的挖掘机等进行精准定位,确保了救援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得到救援抢险总指挥部、巫溪县委县政府和市县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分秒必争  彰显地矿铁军精神
在救援现场,他们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工作组的局领导、队领导和队员们共同战斗,连续作战。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车上或在条凳上、桌子上眯一小会。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做好抢险地质技术支撑,救援工作的前几天,他们顶着暴晒或暴雨的天气和相对高差300多米的茂密山体,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付出了巨大努力。蒲磊的感冒高烧未退,简单地喝了几口葡萄糖就迈出了坚定的脚步;李元春全身湿透,泥巴裹满全身,双腿抽筋并被刺伤流血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表露,依旧和队友连续奋战在一线;罗锐双手被锋利的岩石割裂,来不及包扎也跟紧了步伐;汪金才顾不得心疼炸裂的无人机,马上换新的无人机争分夺秒查看滑坡变形;等等。最终,在不时滚落的岩石带来的漫天白烟和隆隆巨响中,这一个个坚守在一线的身影,用他们的责任、辛勤、汗水甚至鲜血,为抢险救援的大部队踏出了第一条通道,为整个抢险救援的顺利实施和救援抢险总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地质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动员技术力量,认真细化部署调度,建立了局领导分片联系区县地灾驻守抢险机制,抽调了358名地灾驻守队员(占全市480名驻守地质队员的74.58%),下沉防灾一线,覆盖全市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驻守100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力发挥全市地灾防治“主力军”作用,倾力守护百姓家园。今年3月,有9个集体和18名个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为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春兰三路1号 邮编:401121 电话:63023899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0

备案号:渝ICP备19009368号-1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0130号

Copyrigh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