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斌,607地质队地环院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18年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多个水工环地质项目,常年驻守南岸区,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作为地质工程师,他长期艰苦奋斗在野外一线,黝黑的皮肤是他长期栉风沐雨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的见证……
努力钻研 成就地质尖兵
回忆起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情景,陈良斌记忆犹新:“当时恰逢全国基建大发展,我被派到广巴高速路项目,由资深老同志郭生富带队,从野外填图开始,到编录、制图、综合研究,甚至连岩芯采样都是老同志手把手教的。”老前辈都是在特别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走过来的,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要求严格。陈良斌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开启地质生涯,传承老前辈身上忠诚、奉献、坚韧、卓越的精神,扎根基层一线,潜心钻研专业技术。
多年来,陈良斌长期坚持在野外一线工作,通过地质灾害驻守、区域调查、降险排危等工作锤炼专业本领,总结经验教训,攻坚克难解决技术瓶颈。“工作中,我也碰到过很多困难,尤其是现在新型测绘手段的应用,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这些都在客观上倒逼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拓宽视野,创新工作方法。否则就会落后,就会脱节,就会淘汰”陈良斌坦言,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回到家再花时间学习,扩展知识面,创新工作思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中,如今的陈良斌,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专业领域练就了专业而全面的本领。
爱岗敬业 以老带新造就人才
陈良斌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主城区三区1:5万详查技术负责人。即使野外调查时遇上高温天气,依旧带领项目组年轻人早出晚归,白天跑野外、晚上做资料,用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年轻同事树立良好榜样。凭借不畏艰险、敢打敢拼的闯劲,该项目提前圆满收官,验收获优。
2022年时,在地环院生产任务繁忙,人手严重不足,各个项目都急需技术人员的情况下,陈良斌扛下城口1:1万地灾调查项目,一马当先带领几位新同事赶赴城口,走进了大巴山深处。
大巴山喀斯特地貌发育,有许多大型的溶蚀洼地、溶洞、漏斗及岩溶泉等,断层发育,加之山体陡峻,河流切割强烈,多峡谷,地面崎岖,交通不便。陈良斌和新同事们带上干粮,在大巴山爬坡上坎,饿了啃干粮,晚上借宿当地村民家,连续好几天不出山。“好在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了,直接借宿节约了在路上来回耽误的时间,也能在野外调查上有更多收获。”他如同带他入行的老前辈,手把手教新同事填图、识别地质灾害、野外地质测绘等,一代一代传承奋斗精神……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管理项目进度,负责内部协调和对外沟通、编写作业指导书、检查指导书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工作进度正稳步推进,静待完美收官。
不管项目大小、难易,陈良斌总是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尽职尽责确保成果质量。他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努力成为水工环中的行家里手,队伍中的先锋带头人。除此之外,还充分挖掘年轻同事优点,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努力贡献新时代地质人力量。
“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个个克服困难。”是陈良斌的人生信条。作为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陈良斌始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干担当,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607地质队的地质精神。他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业绩,也为他赢得了应得的荣誉,先后被授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优秀个人”“607地质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岁月流逝,不变的是地质人永恒的初心和使命。陈良斌将继续前行,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吕友贺 唐璨)
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春兰三路1号 邮编:401121 电话:63023899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0
Copyrigh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