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是: 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 党群工作
探寻历史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9日

为与时俱进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116日,研究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来到西南地质局旧址,开展以“探寻地质遗产,不忘初心使命”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


车辆穿过城市的喧嚣,进入一片宁静祥和的老式家属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红砖青瓦灰墙的苏式建筑,这栋苏式建筑就是西南地质局的旧址。一踏入这个地方,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些地质前辈们背着行囊,翻山越岭,只为探寻大自然的秘密,他们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野兽出没,只为了给国家找到那些宝贵的资源。


 

历史也确实如此。19504月,西南地质调查所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领导和关心下成立,地点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黄汲清任所长。195210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及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指示,西南地质调查所改组成西南地质局。

黄汲清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在西南地区组织了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19496月,傅斯年邀请他前往台湾大学任教,他拒绝后,毅然回到重庆北碚与家人一起迎接解放。

解放后百废待兴,重庆作为工业城市,急需工业的原料矿产资源。在邓小平同志的认可和帮助下,黄汲清带领西南地质局(调查所)的地质前辈们,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
 

西南地质调查所成立后,立即组建了重庆中梁山煤田勘探队,黄汲清亲任队长,第一年的勘探就取得重大突破,得出“中梁山煤田为重庆附近最重要之烟煤田”的结论。中梁山煤矿建设随后被纳入“一五”计划和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1955年获准开采,1959年建成投产,年产量达到60万吨,成为同时期西南最大的现代化煤井。

29兵工厂(重庆钢厂前身),又称“101厂”,当时是西南最大的钢铁企业,承担着西南经济恢复所需钢铁的生产重任。抗战时期,綦江铁矿便是第29兵工厂的铁矿石供给基地之一。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地质勘探,产量受限,工厂生产受到影响。西南地质调查所派出綦江铁矿勘探队,利用一部22HD沙利文机对綦江铁矿进行系统钻探。通过近两年的工作,探获铁矿储量数百万吨,大约为之前的10倍左右,成为第29兵工厂最重要的铁矿来源。

受燃料工业部委托,西南地质局(调查所)在西南地区开展了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多年的勘探实践,黄汲清对四川的油气开发潜力充满信心,他说:“我一向主张在四川盆地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西南地质调查所成立后,黄汲清立即组织成立了三支勘探队,开展川西、川南的油气勘探工作。由于西南地质局(调查所)、西南石油勘探处等部门卓有成效的油气勘探工作,1955年第一届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上,地质部在《关于1955年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报告中,将四川盆地与新疆准噶尔和吐鲁番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列为首批普查地区。会后,地质部成立四川石油普查大队,成为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力量。从此,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在四川展开,西南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走出这栋苏式建筑,看到“快乐里1号”的门牌,突然能感受到当年地质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中工作生活,但他们心里一定是充实的、快乐的。

沿着“快乐里”继续往前走,有一座砖木结构小楼,折衷主义风格,平面呈“凹”字形,此处曾是国民政府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的办公所在地。1944年,时任所长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广西迁来这里,在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的帮助下,安置在此办公、居住至抗战胜利。

李四光在渝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两次秘密看望了他。周恩来向李四光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分析当时政治形势,并建议把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在周恩来的关心指导下,李四光与竺可桢、任鸿隽、丁燮林、严济慈等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发起成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筹备会。194571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沙坪坝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并入西南地质调查所。

1956年,西南地质局完成历史使命。曾经的办公地,随着一代人渐渐离去,那段历史也被尘封在灰墙青瓦中。但他们的精神、火种却传承了下来,现在单位中仍有不少人是他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代,他们接过先辈的事业,继续在地质行业发光发热。

离开“快乐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地质前辈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为的就是给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地质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找矿。它还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地质学家,我们才能够享受到丰富的资源,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次探寻历史的主题党日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地质工作的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地质人,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如今,我国地质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资源勘探方面成果丰硕,还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质工作者们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地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例如无人机遥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勘探地矿测试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同时,绿色勘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地质工作者们不仅要寻找资源,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质事业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梦想和奋斗。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地质工作中,为实现地质事业的辉煌明天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部分历史信息节选引用自吴展渊、孔杰著《西南地质局往事》,《四川省志·地质志》及重庆统一战线网)




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春兰三路1号 邮编:401121 电话:63023899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0

备案号:渝ICP备19009368号-1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0130号

Copyrigh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