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夜间至12日凌晨,市地矿局205地质队驻守的彭水县普子镇遭遇短时强降雨,引发多处山洪灾害,造成部分房屋损毁,并有人员失联。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12日清晨6时,接到驻守地质工程师的紧急险情报告后,市地矿局205地质队迅速响应,即刻派遣先期处置专家姚旺等同志奔赴一线。为进一步加强抢险力量,上午9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队党委书记张天贵带领李建、江小军等同志也紧急集合,马不停蹄赶赴现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由于受灾严重,通往普子镇的主干道路中断,先期处置专家们不得不“另寻他路”,竭力寻找能够抵达普子镇的替代路线。经过连续3次艰难地调整行进线路,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批先期处置专家终于在上午11时许成功抵达了普子镇。
通往普子镇道路中断
要想到达受灾点也并非易事。普子镇通往受灾点的必经之路同样因为强降雨而陷入瘫痪,车辆无法通行,专家们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徒步前往。每一步的前行,都是向着受灾群众更进一步的靠近。
徒步前行的道路上,到处尽是“绊脚石”:临河道路上浑浊的洪水,水深难测,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靠山而行,则是厚重的淤泥与岩石碎屑混杂,难以判断其深浅与稳定;山间小径,更是布满了被风雨击倒的木竹,又滑又长,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倒跌伤。淤泥的深坑最为骇人,最深处竟超过1米。专家们只能采用投石问路的方法进行试探,更是以身作“尺”,摸着石头一步步谨慎前行,翻得过去就翻过去,翻不过去就绕过去,手脚并用,竭力排除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堪比一场体力劳动。
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再大再多的“绊脚石”也挡不住责任与使命的坚定步伐。历经1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在中午12时许,205地质队首批先期处置专家成功抵达普子镇四合庄村5组土院子灾害点。同时,第二批应急处置专家于下午4点到达普子镇新坪村3组湾地灾害点。此时,专家们的鞋子沾满淤泥,裤腿湿透,衣服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但他们全然不顾满身的疲惫与狼狈,立即投身于紧张的现场核查与应急处置工作中。
现场应急调查
经过现场初步核查,普子镇四合庄村5组土院子受灾区域位于高陡斜坡下部,斜坡坡向120°,总体坡度约45°,汇水面积约7 万平方米,灾情发生区域为斜坡降雨汇集区域,在短时强降雨的诱发下形成山洪,冲刷范围长约400m,宽约100m,高差约300m,冲刷深度1~2m,经现场分析研判,已划定了危险区域,协助当地政府对受威胁区群众进行了撤离,加强了危险区域人员管控。
7月12日20时,重庆市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将黔江、城口、巫溪、奉节、云阳、开州、石柱、彭水等8个区县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升级为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市地矿局205地质队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就地转化抢险救灾应急队伍。
灾情没有结束,他们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每完成一处灾情点的调查与处置,便会立即整装待发,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这份坚持与奉献,源自他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春兰三路1号 邮编:401121 电话:63023899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0
Copyrigh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