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S EXPLORATION
您当前的位置是: 地矿工作 > 科创科普
芒种时节话土壤:聆听大地的密语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6日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位使者,于公历6月5日—7日交节,如一声悠长号角,拉开仲夏帷幕。“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南方农耕生机涌动,人们忙着播种“希望”的秧苗;北方麦浪翻滚,人们忙着收割大地馈赠的麦谷。 

重庆,这座山城独具魅力,丘陵高山地貌分布着多样的土壤类型。重庆市地矿局南江地质队在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地质工程师们深入万州、云阳、垫江、奉节、巫溪等地,采集上万个样品,揭示土壤的奥秘。

多样土壤:自然的“营养宝库”

紫色土:广泛分布在平行岭谷与丘陵地带,由侏罗纪紫色砂岩风化而成,富含磷、钾等矿物质,是天然的养分宝库。红薯、玉米、柑橘等作物在此茁壮成长,其中奉节脐橙年产量超40万吨,成了果农致富的“金果果”。

黄壤:集中于渝东南、渝东北山区,高温多雨使其呈酸性,是茶树、黄连等喜酸作物的理想栖息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依托黄壤优势,大力发展黄连产业,成为“中国黄连之乡”。

水稻土: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长期耕作形成黏重肥沃土层,孕育出优质水稻。江津、永川等地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油菜籽年产量突破50万吨,成了农民增收的“金粒子”。

立体农业:垂直气候绘就的画卷

重庆“一山有四季”的垂直气候,绘就了“低山粮油、中山经作、高山林特”的立体农业图景,土壤普查成果则为这幅图景增添了坚实的科学注脚。

沿江平坝-稻米的丰收希望:肥沃的水稻土孕育优质稻米,精准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为农田保护与轮作模式优化赋能,农民辛勤耕耘,季季收获稻香满仓。

低山丘陵带-榨菜的亮丽名片:涪陵区的“茎瘤芥”扎根紫色沃土,种植面积占全国50%。加工后的榨菜风味独特,远销海内外,成为重庆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重庆的味道与文化。

中高山区-富硒茶的产业根基:武隆、巫溪等地的高山茶园土壤富硒,茶叶硒含量达0.25mg/kg,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树在硒元素滋养下,产出香气四溢、营养丰富的富硒茶,是兼具风味与健康的天然珍品。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为农业规划提供关键支撑,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基本农田保护-守护土地生命线: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划定渝东北地区高产农田范围,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农田可持续利用,发挥每寸土地的最大价值。

富硒土地开发-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发现多处富硒土壤带,推动富硒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升级,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生态农业推广-奏响绿色发展乐章: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芒种启示:人与自然的共生诗篇

芒种时节,农民忙碌于收获与播种之间,身影如跳动的音符,谱写着动人的农耕乐章。每一寸土地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土壤调查成果正解码着土地的潜力与局限。当科学数据与农耕传统交融,“因地制宜”的现代农耕篇章,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徐徐铺展。



主办: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春兰三路1号 邮编:401121 电话:63023899

网站标识码:5000000060

备案号:渝ICP备19009368号-1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0130号

Copyrigh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