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局2021年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月活动部署安排,9月7日至9月22日市地勘局组织两个督导组,由局一级巡视员刘东升和二级巡视员、工会主席、总工程师王青海带领地质环境处相关负责人,分赴多地对局属各单位地灾及水工环地质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并督导部分区县地灾驻守工作。
重质量 树品牌 促发展
督导组驱车近千公里,先后赴巫溪、巫山、南川、石柱、涪陵、铜梁和江北等区(县)分别对南江队承担的“重庆市长江经济带1:5万巫溪县幅、西宁桥幅水文地质调查”项目、208队承担的“巫山县城新区江东组团龙水村金鸡岭不稳定斜坡(黑梁子安置房片区)补充勘查”项目、川东南队承担的“江北区黑石子仓库原址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项目、107队承担的“南川区头渡集镇崩塌堆积体一级专业监测预警”项目、607队承担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长江干流石柱县消落区岩体劣化调(勘)查”项目、107队承担的“南川区头渡集镇崩塌堆积体一级专业监测预警”项目和136队承担的“重庆市铜梁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
在历时近半个月的质量检查活动中,检查组深入各项目组野外一线,现场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全面介绍和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本单位“质量月”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了解项目的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检查发现,各项目工作方案总体上科学合理,野外工作较扎实;各单位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质量管控成效较好。刘东升在检查过程中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要严把质量关,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牢牢树立“质量关系生存,质量决定效益,质量树立品牌,质量促进发展”的理念,以高质量成果书写重庆地勘事业的新篇章。王青海在检查过程中要求:质量工作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执行到位,管理上形成闭环。强调各单位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叮嘱技术人员在野外注意自身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
受“华西秋雨”持续影响,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庆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多处发生地灾险情,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开展质量检查的同时,刘东升和王青海分别带领地质环境处有关负责人组成督导组,赴巫溪县、巫山县、南川区对208地质队和107地质队近期地灾防治相关工作进行督导。
9月8日,刘东升带领督导组徒步几公里进入受几轮强降雨影响成为“孤岛”的巫溪县白鹿镇和徐家镇,前往七蟒峡崩塌、柳木湾沟泥石流、国道G541沿线新增的2个滑坡点现场检查指导。在柳木湾沟泥石流地灾隐患点现场,刘东升在听取地灾驻守队员通过无人机对泥石流介绍后,又徒步登至泥石流流通区,与驻守队员深入探讨,就如何策划开展下一步治理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醒驻守队员和附近村民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刘东升在巫溪县七蟒峡地灾点现场检查指导
9月14日,王青海带领督导组实地检查了南川区头渡集镇崩塌堆积体一级专业监测预警、头渡镇玉台村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运行情况。现场检查监测设备维护状况、在线运行情况、监测数据的变化,现场核实验证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同时听取监测人员的汇报后,王青海对107地质队在南川区地灾监测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要求保证监测设备的在线率,及时将监测数据报送区县主管部门,做好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王青海现场检查南川区头渡集镇崩塌堆积体一级专业监测监测设备
通过对多个地灾隐患点的现场调研检查,并与区县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督导组认为局属单位在巫溪县、巫山县、南川区的地灾防治驻守工作成效较好,针对本轮降雨,组织保障有力,驻守队员认真到位,排危除险方案科学合理,专业监测预警运行有效。
刘东升和王青海称赞驻守队员是地灾防治的最美逆行者,要求坚决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全力做好地灾防治各项工作,特别是加强节假日地灾安全防范,确保平安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