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专业测绘工作人员,原本该手持精密仪器,穿梭于高楼林立之间,用数据勾勒城市的轮廓。然而,去年3月份,我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费解却坚定无比的决定——投身乡村振兴的浪潮,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深知,这段旅程将充满未知和挑战,但我也满怀期待,因为在这个被群山环抱,同时被岁月温柔以待又亟待振兴的小村庄里,我将有机会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一段不同的故事。
奉节县公平镇浸塘村,是我故事开始的地方。
初来乍到,心生距离
初入村,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不免忐忑与不安,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村庄和对我充满好奇却又略显戒备的村民。我仿佛是村庄中的一位“外来者”,他们私底下讨论:“一个女娃娃,能指望她帮我们干些什么?”在最初走访农户时,我感受到了村民们话语间的微妙保留,那是一丝丝不易察觉的不信任和距离感。
深入基层,实地走访
到任之初,我第一时间协助村支书会同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交谈、发放问卷、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广泛收集了村民对于村庄发展、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的调研,我不仅摸清了村庄的基本情况,更深深体会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用心办事 收获认可
“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
7月初的一个傍晚,晚饭过后,我与一群正在摆龙门阵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说话间,一位村民略带期盼的说:“小梅书记,你瞧瞧山下的村子,一到晚上路灯通明,多亮堂啊,咱们村啥时候也能装上路灯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我顿时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每每回想起他们那充满渴求与羡慕的眼神,我内心便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愿望,我也在心底默默地许下了承诺:一定要为村里装上路灯!通过努力,在向第二家企业发出捐赠路灯的诚挚邀请后,我收到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2023年12月,220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浸塘村,照亮了村民们的心田。春节前夕,外出务工的村民们陆续回村,那位曾以玩笑口吻提出愿望的村民也回到了家中,他感慨道:“真没想到,小梅书记把我的一句玩笑话如此认真的放在了心上,如今,我们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这番话,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太谢谢你了,帮我们策划一场这么好的活动。”
自9月加入村民交流群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在外辛勤工作的村民们对家中长辈,尤其是年迈父母的深切挂念。他们通过微信或打电话跟我沟通交流,希望我们能在日常工作中对村中的老人多加照拂。通过深入了解,村里长久以来都未曾为老百姓举办过大型集体活动,为了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增添正能量,我和工作队同村支两委商议,在重阳节这天为村中65岁以上老人举办一次以“辞青登高畅秋志·人共菊花醉重阳”为主题的活动,让他们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村庄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他们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聊聊过往,各自问候关心对方身体近况。有的老年人自己带着长牌,各自娱乐着。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爷爷奶奶们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太谢谢你了,小梅书记,谢谢你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年人,帮我们组织了一场这么好的活动。”
情感交流,搭建桥梁;一切走心,赢得改观
我带领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拉近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最初的怀疑和冷漠,到现在的喜爱,甚至带着几分长辈对孩子的宠溺,许多叔伯婶婶都亲切地将我视为自家的孩子,这份信任与依赖,成为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每天早起都会被张幺婶抓现行:“你今天又不吃早饭,快点,我给你煮面吃。”
平时酷酷的王幺姐一日晚饭后带我去她的菜地:“你看到地里那几兜秋葵吗?回头熟了你自己去摘,我们家不吃那个,你说你喜欢吃,我就给你种了几兜。”
工地现场,罗伯伯背着个背篼朝我走来,到我跟前放下背篼,从里面掏出一罐核桃奶,两个鸡蛋——“妹儿,快吃,这里还有我赶场时买的凉菜……”
我在村里的故事,桩桩件件,还有很多,讲也讲不完……
这些故事,是我个人成长的见证,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我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