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被市地矿局南江地质队选派到奉节县鹤峰乡驻乡工作队工作已满一年。一年来,我从机关人员转变成乡村干部,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躬身践行 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虽然我出身于农村,长于农村,却从没有做过农村相关的工作,能投身于乡村振兴这伟大事业中,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身体力行,落到实处。在鹤峰乡村(社)“巴蜀美丽庭院”考察过程中,我和驻乡工作队成员一起走访了8个村(社),在随机抽查的24家农户中,八成以上屋内干净清爽,庭院整洁美丽。同老百姓交谈中得知,鹤峰乡作为市级重点帮扶乡镇这几年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和“清洁村庄”行动,拆除违建26处2800㎡、整治“蓝棚顶”185户3.09万㎡,建设污水管网3.5km、改厕78户,实现了乡村环境“由乱到治、由脏到美”的转变,让桃源水乡、瓜果鹤峰变得名副其实。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做了大量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工作,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受益,才能收获老百姓的认可。
为民服务就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从刚来时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老百姓有“急难愁盼”事项,工作有了努力的方向。奉节脐橙驰名国内外,按理说不愁销路,但去年产量高,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造成滞销。鹤峰乡八成以上老百姓都靠种脐橙养家糊口,眼瞅着漫山遍野的黄橙橙变不了现,这可急坏了老百姓,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老百姓打开销路。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我尽最大努力,为所联系村售卖600多件碰柑和脐橙,约1万斤。“小向,感谢你帮我卖了个好价钱嘞!今年我多赚了4、5万呢!”老百姓爽朗笑声、感谢声,如音符般悦耳动听!
晚上去乡场镇附近道路散步时,总会遇到淳朴的村民给我打招呼,“小向,你搞么哩(干什么)?”“何姐,我转哈路(散步)!你搞么哩?”“来,来,你看这菜是我们自家种的,又没打农药,我给你摘,你拿回去吃。”“谢谢,谢谢,真不用。”“怕么哩!”边说边扯了一把菜往我手里塞,推脱不了只有收下,改天又换个方式还给他们。此刻,我的心里是甜甜的,是满足的,也是坦然的。
乡村振兴 教育先行
乡村教育不仅是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还承载着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使命。走访调研中发现,鹤峰乡户籍人口1.83万人,幼中青占比不到40%。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留人得先留教育,鹤峰乡辖区现有两所小学,其中鹤峰小学在校学生544人,长凼小学在校学生112人。
作为驻乡干部,担任乡村学校的辅导员是我职责的一部分。我同驻乡工作队前后到两所学校调研3次,在现场察看,并与学校教职工、学生们交谈中发现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望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的驻乡工作重点也在脑海里逐渐清晰。
回到驻地,我主动请缨负责该项工作。万事开头难,该从何下手?又该怎么去做这个事?在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工作队领导及教育同行后,我决定先组织鹤峰两所小学校领导到驻地召开座谈会,梳理两所学校当前存在的短板,听取学校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各单位思想交流、想法碰撞后,决定从学校硬件、软件上来下功夫,初定为助学帮扶活动。
助学帮扶活动是助力乡村学生成长的民生工作,也是推动鹤峰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通过几次组织驻乡工作队、县教委、鹤峰乡政府、鹤峰小学、长凼小学召开以“关注乡村学生成长、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主题的助学帮扶活动推进会,对助学帮扶活动方案进行研讨审定,最终形成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方法、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常态化开展以增强爱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心理素质、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为主题的系列帮扶活动。
经过多方协调、筹备组织下,助学帮扶活动于5月16日正式开班。正式开班以来,通过“校内培训+校外陪伴”的方式,从孩子们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驻村第一书记、驻乡工作队队员进校讲课,以课堂问答、趣味活动、问卷调查、动画视频等多方式传授学生们心理健康、金融、地灾防治、国防教育等知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该项活动延伸到所有市派奉节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村(社),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下一步,我将继续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抓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重要机遇,整合帮扶集团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组织好每一次助学帮扶活动,树立好乡村教育新标杆,为乡村教育贡献“她力量”。